资讯中心

周通回应身份争议:苏超强还是奥克兰城?真相在这里


近期,前中超球员、现效力于新西兰奥克兰城队的周通因一句 “已经有很多人认真问我苏超强还是奥克兰城强” 引发热议。这一话题的背后,不仅折射出国内足球舆论的复杂性,更揭开了职业球员在不同联赛环境下的生存现状。

一、争议起源:拉踩式对比与认知偏差

事件的导火索源于自媒体将苏超球员 “用脸挡球” 的画面与前国脚吴曦早年比赛镜头对比,试图通过贬低老将塑造 “网红联赛更拼” 的人设。周通作为吴曦的前队友,因效力于奥克兰城队,被卷入这场荒诞的讨论。更魔幻的是,部分球迷甚至将奥克兰城与苏超直接对标 —— 前者是世俱杯 0-10 惨败拜仁的半职业队,全队身价仅 520 万欧元(高于中超保级队青岛海牛),门将赛后需赶回五金店上班;后者则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主流联赛。这种跨维度的比较,本质上是足球认知的退化。

星空体育APP

周通在接受采访时直言:“奥克兰城的真实定位很清晰,我们的水平确实不如中超。但这里的比赛节奏和体能要求极高,GPS 数据显示我的跑动距离比在中超时还要多。低水平联赛往往需要用体能弥补技术差距。”

二、奥克兰城的真实面貌:半职业联赛的生存样本

作为大洋洲霸主,奥克兰城虽 13 次问鼎大洋洲冠军联赛,却始终未能跻身职业行列。球队主力多为兼职球员:队长是可口可乐销售员,主力前锋需向雇主请假才能参加世俱杯。即便如此,周通仍在 2025 年世俱杯创下中国球员连续两届参赛的纪录 —— 首战对阵拜仁,他在 0-6 落后时替补登场,拼至抽筋仍完成多次关键抢断。

“这里的训练条件和职业保障与中超相差甚远,但球员对足球的热爱是纯粹的。” 周通在纪录片中透露,他加盟奥克兰城的契机仅是与俱乐部主席的一顿咖啡交谈。33 岁放弃国内稳定收入远渡重洋,他坦言:“与其说是踢球,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。”

三、苏超的困境:被高估的 “精神属性”

与奥克兰城形成对比的苏超,近年来因自媒体炒作被赋予 “铁血” 标签。但周通指出,苏超球员的 “拼抢” 本质是青训体系的产物:“他们从小接受系统训练,停球、传球都有章法,这是职业素养的体现,而非所谓的‘精神属性’。”

讽刺的是,这种过度包装正在反噬中国足球。吴曦作为江苏足球历史上唯二全国冠军的核心成员,竟因 2013 年拼至双膝韧带撕裂、2020 年带伤夺冠的履历被抹成 “不拼”,成为流量时代的牺牲品。周通对此深感无奈:“老球员们太难了,他们用职业生涯积累的经验,却被当成流量工具。”

四、周通的破局:从球员到足球文化传播者

面对争议,周通并未陷入口水战,而是选择用行动破局。他发起的 “奥克兰国际杯” 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已吸引上海申花、水原三星等亚洲劲旅参与,试图通过赛事搭建中新足球交流桥梁。在接受北青网采访时,他表示:“我希望让本地孩子看到职业化俱乐部的运作模式,也让中国青少年感受不同的足球文化。”

35 岁的周通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:“下届世俱杯我可能踢不了,但希望能有更多中国球员站在这个舞台。如果有机会,我想在奥克兰建立一家华人职业俱乐部,就像贝克汉姆的迈阿密国际一样。” 这种从球员到足球文化传播者的转型,或许才是对 “苏超强还是奥克兰城强” 这一伪命题的最佳回应。

周通回应身份争议:苏超强还是奥克兰城?真相在这里

结语:足球的本质不该是流量博弈

当拜仁替补席坐着身价抵整个奥克兰城的穆西亚拉,当周通在异国他乡为每一次触球拼尽全力,这场关于联赛水平的争论早已偏离本质。足球的魅力,本就在于不同土壤孕育的多元生态 —— 无论是苏超的职业体系,还是奥克兰城的草根精神,都值得尊重。而周通们的坚持,或许能让更多人看到:真正的足球热爱,无关联赛等级,只关乎对梦想的执着。